2025年4月2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突然宣布,将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关税大幅下降,这一表态被外界视为其政治立场的重大转变。此前,特朗普曾多次强调对华强硬立场,甚至提出无差别加税政策,但如今这一调整不仅引发市场震动,更暴露出其执政团队面临的国内外多重困境。
此次关税政策的急转弯并非孤立事件。早在2021年国会暴乱后,特朗普曾迫于压力承认新政府合法性,并谴责暴力行为,彼时已显露出妥协迹象。2025年4月10日,美国媒体曝光共和党内部对特朗普的质疑声浪,部分铁杆支持者公开批评其政策,成为此次政策调整的导火索之一。而近期美国国债市场动荡、通胀压力加剧,以及全球投资者抛售美债的危机,进一步迫使特朗普重新评估经济战略。
国内经济压力是特朗普认怂的核心原因。截至2025年4月,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攀升至36.22万亿美元,无差别加征关税导致国内物价飙升,中下层民众生活成本激增,甚至威胁到特朗普的选民基本盘。其团队内部曾警告,若不调整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社会动荡。此外,美股在4月10日前后经历剧烈波动,科技股暴跌与中小企业破产风险加剧,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寻求缓和贸易摩擦以稳定市场。
国际层面的孤立态势同样不容忽视。欧盟、加拿大等传统盟友因关税问题对美反制,中国则通过扩大与其他经济体的合作削弱美国影响力。2025年4月,欧洲多国转向与中国深化经贸关系,特朗普的单边主义策略遭遇重挫。与此同时,伊朗核问题、俄乌冲突等国际热点中,美国的干预能力因内部分歧而受限,进一步削弱了特朗普的谈判筹码。
政治盟友的背离成为压垮特朗普的最后一根稻草。4月10日后,共和党议员罕见公开批评其外交政策,甚至有人呼吁启动弹劾程序。司法部此前对特朗普涉嫌煽动国会暴乱的调查虽因大选延期,但随着其支持率下滑,法律风险再度浮出水面。此外,特朗普与硅谷巨头马克扎克伯格的公开矛盾,以及Meta公司恢复其社交媒体账号的限制,暴露出其在舆论战场上的劣势。
政策调整的背后,市场反应迅速而剧烈。4月23日当天,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飙升,科技股与制造业板块领涨,人民币汇率同步走强。分析人士指出,关税缓和将为中国5G、半导体等领域带来利好,而美国农业与电子商务企业也可能从中获益。不过,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仍令投资者保持警惕,MSCI指数调整带来的资金流入能否持续,仍需观察后续政策落实。
特朗普的政治前景因此蒙上阴影。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4月23日的声明中未提及具体关税降幅及时间表,被质疑为缓兵之计。而中国外交部则回应称,将听其言观其行,强调合作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国际社会对此次认怂评价两极。部分学者认为,这是美国霸权衰落的标志性事件,暴露出其虚张声势的本质;但也有观点指出,特朗普的务实调整可能为中美关系带来阶段性缓和。无论如何,这一转折预示着全球格局将进入更复杂的博弈阶段,而特朗普能否在内外交困中实现软着陆,仍是未知数。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