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协开裁判座谈会统一蹬踏判罚尺度 减少争议判罚!2025赛季开赛以来,中国足协的8期裁判评议涉及14个中超案例,其中7个案例涉及疑似蹬踏踩踏,占比高达一半。这些判罚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关于犯规与否以及是鲁莽犯规黄牌还是严重犯规红牌的问题。
目前中超赛事进入白热化阶段,随后的第9轮和第10轮有多场关键比赛。例如,第9轮山东泰山对阵上海申花,第10轮有上海海港对阵北京国安以及成都蓉城对阵上海申花,都是争冠的关键战。同时,保级形势也非常胶着,第12名到第15名的4支球队分差只有2分,榜尾的青岛海牛落后也只有3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再出现涉及蹬踏踩踏的判罚争议,可能会引发更多的舆论反响。中国足协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并高度重视,日前召开了裁判座谈会,并计划就统一尺度召开会议进行业务研讨。
本赛季目前为止,中国足协总计进行了8期裁判评议,其中4期涉及中超联赛,共14个案例。在这14个案例中,有7个案例涉及疑似蹬踏踩踏。具体包括:漏判蒋圣龙踩踏严重犯规,即漏判红牌;判罚王大雷蹬踏严重犯规正确;判罚周定洋踩踏严重犯规错误,即红牌判罚不正确;判罚杨帆疑似蹬踏犯规错误,即不犯规;判罚田玉达出球后意外和不可避免的接触而不犯规正确;未判罚李可铲球后剐蹭鲁莽犯规错误,但不属于严重犯规;判罚泽卡踩踏严重犯规正确。
错判的案例中,有2个未能准确识别严重犯规和鲁莽犯规的区别,有1个未能识别鲁莽犯规和不犯规的区别,还有一个未能识别犯规和不犯规的区别。这表明中超裁判团体对于疑似踩踏蹬踏的暴力犯规、严重犯规、鲁莽犯规、犯规和不犯规这五个标准的识别存在不足。
实际上,最近两轮还有2到3起疑似蹬踏踩踏的犯规未列入评议,同样引发了球迷的热议。不过,未评议其实也意味着足协认可其判罚。
中国足协对于本赛季踩踏现象引发的争议判罚和错漏判高度关注。日前,中国足协召开了裁判座谈会,会议上就踩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在本轮比赛前,中国足协还会召开会议重申尺度统一,包括业务方面的研讨和学习也会进行。
与踩踏相关的判罚在裁判界内部也存在分歧。以周定洋的踩踏为例,当值主裁判认定为严重犯规并出示了红牌。在中国足协的评议中,多数成员认为周定洋的犯规未达到使用过分力量或野蛮方式的程度,不应出示红牌。
“多数成员”的表述意味着中国足协的裁判评议组没有达成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协也向国际足联求助,但国际足联裁判专家的意见也不尽相同。
目前来看,踩踏相关的判罚确实是一个难题。中国足协虽然在评议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但这些解读毕竟是碎片化的。足协有必要从能否预判、力量大小、是否尽力避免或减少伤害,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多个层面制定一个相对清晰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应该让裁判员们达成共识,以此维持尽可能统一的标准,这可以减少争议。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1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