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多家头部券商将“国际化”视为建设一流投行的关键,纷纷增资境外子公司,并加快招兵买马,开拓除中国香港以外的东南亚等市场。布局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市场,主要实行三步走:获取资格、大笔增资和招揽人才。
2024年年报显示,多家头部券商的境外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华泰国际去年净利润66.63亿元,增幅达258.52%,在已披露业绩的中资券商中最高。中信国际、国泰君安国际、招证国际的同比增幅均超100%,广发控股香港则实现扭亏为盈。从对营收的贡献占比来看,中金公司的境外业务收入贡献度最高,中金国际对母公司的营收贡献占比超过40%。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中资企业出海,投行在海外市场毛利非常可观。以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为例,两者境外业务营业收入分别为109.48亿元、53.08亿元,毛利率都超过了59%,远高于境内业务。广发控股香港2024年营业收入9.76亿元,净利润7.36亿元,粗略测算毛利率至少超过75%。不过,不同券商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不能断言境外业务的毛利率全面超过境内业务。银河证券境外业务营收为21.73亿元,毛利率为13.22%,并未超过境内业务的毛利率。
近年来,证监会提出加快建设一流投行,海外拓展成为重要指标之一。中信建投董事长刘成表示,加快补上国际化短板,将国际业务布局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招商证券董事长霍达也在年报中提及,加快开拓国际化业务,明确新五年战略期的发展路径。头部券商的国际化布局不再局限于香港市场,而是立足香港,辐射亚洲,放眼世界。
从业务发展战略看,几家有代表性的头部券商已告别“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逐渐探索出自身发展特色,在香港股债融资市场、全球跨境并购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例如,中金国际稳抓香港IPO等股权融资市场份额,在跨境并购方面表现突出。2024年,中金公司在中资企业全球股本融资、中资企业全球IPO融资、中资券商中资企业境外债承销等方面均排名第一。华泰国际则走科技驱动型路线,对接境内外全业务链,其全球交易平台正式投产,连接多个国际金融中心,提供全方位的金融资产交易服务。
目前头部券商抢占海外市场的策略包括申请新市场的业务牌照或资格,通过收购扩大业务覆盖面,加大对国际子公司的投入,以及招揽和培养国际化人才。例如,华泰证券获得日本东京专业债券市场的承销资格,后续计划开展相关业务。银河证券通过联昌并购项目,将国际业务网络延伸至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信国际去年员工人数达到2113人,较前一年增加了231人,其中不少来自国际知名投行。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内企业业务向海外拓展,我国券商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未来有望成为头部投行业务增长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