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经济大省需要一个“强省会”。济南市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末济南常住人口951.5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0.8%。这一增量在全国范围内表现突出,甚至超过了一些南方城市如成都、武汉等。
就在统计数据公布不久,《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正式发布。这是该政策两年内的第三次迭代,新增了对青年科创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的支持,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尽管人口增势良好,济南的危机感却并未减少。山东2024年常住人口减少了42.8万人,过去三年人口规模缩减近90万,全国第二人口大省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增长引擎来扭转局面。
近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宣布优化调整《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4版)》,形成更符合新时代要求和济南发展实际的新版本。其中,多项举措备受关注,比如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根据成效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每年遴选数十名创业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处于初创阶段的博士后创业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50万元、30-50万元的资金支持;聚焦青年人才关心的住房问题,提供购房补贴、生活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缴存及留济补贴、人才公寓等后续支持。
事实上,济南近几年在吸引人才方面一直非常积极。2020年,济南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零门槛落户”政策;2021年起,连续四年为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市委书记亲自号召留人;2022年,发布了人才政策“双30条”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2023年,推出首届海右人才节,涵盖5大类206场活动,并为求职群体提供食宿玩乐等系列优惠;2024年,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出2.6万个岗位。
从人口增长来看,济南的表现也不俗。2021年至2023年,济南常住人口规模分别增长9.4万人、7.9万人、2.2万人。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济南常住人口951.5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增长0.8%。这一增量不仅在全国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排名靠前,还超过了多个省会城市。
然而,尽管成绩不错,济南的紧迫感依然存在。山东作为北方经济大省,面临人口向长三角、珠三角流失的严峻形势。2024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7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江苏常住人口8526万人,与上年末持平;浙江常住人口66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3万人。而山东常住人口10080.17万人,比上年减少42.8万人,成为全国经济前四强省份中唯一一个人口负增长省份。
仔细分析数据,山东人口快速下降的原因不仅是生育率下降,还有人口净流出规模不断扩大。过去三年间,山东人口自然增长量分别为-9.45万人、-22.1万人、-16.8万人,机械增长量分别为2.24万人、-17.7万人、-26.03万人。这意味着,短短两年间人口净流出超过43万人,引发了外界对山东人口规模将跌破一亿的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理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及《济南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0 年)》都明确提出到2025年济南常住人口总量预期在1000万人左右的目标。但目前来看,这个目标实现难度较大。
破局的关键在于产业与人才。城市能否寻求产业与人才高效适配的“最优解”,将是新一轮城市竞争胜负的关键。济南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突破这一困境。根据当地媒体研究,2018-2022届驻鲁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省内流动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济南、青岛、烟台的人才吸引力较强。针对就业信息不对称、岗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济南在全国首创覆盖城市全域的人才就业大数据平台系统——“海右人才就业数智化平台”,着力打通微就业、灵活就业、大学生精准对接渠道。
此次最新推出的《济南市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也在多处提及“产才融合”。济南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抓好产业链人才引育,以需求为导向精准招引紧缺型人才,推动产业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面对日趋激烈的“抢人大战”,济南显然还有更大努力空间。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