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上海滨海古园举行了一场庄严而特殊的仪式——纪念上海首次海葬34周年暨上海海葬文化周启动仪式。自1991年首次开展海葬以来,已有超过8万名逝者的骨灰被撒向东海,这一数字占到全市当年安葬数量的近7%。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推行海葬的城市之一,其海葬事业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的发展过程。1991年3月19日,首批278位逝者的骨灰被撒入东海,标志着上海海葬的正式开启。当时,每年的海葬数量仅几十具,而如今,每年参与海葬的家庭已超过8000户,骨灰撒海数量达到8000多份,成为全国海葬数量最多、服务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
海葬不仅是一种节地环保的殡葬方式,更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文化表达。许多市民表示,选择海葬是为了让逝者魂归大海,与自然融为一体。87岁的章女士感慨道:虽然中国人传统上认为‘入土为安’,但海葬也是一种尊重自然的方式。她还提到,自己父亲生前就曾表达过希望以这种方式安息的愿望。
近年来,随着市民对生态葬式接受度的提高,海葬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据统计,上海每年新增的海葬人数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已有超过31万户家庭选择了这一方式。为了进一步推动海葬事业的发展,上海市民政局还推出了补贴政策,每份骨灰撒海补贴标准从最初的400元提高到2000元,并为参与家庭提供免费车船票等便利服务。
与此同时,上海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海葬形式。例如,在陆地举行送别仪式后集中撒放骨灰,或通过网络平台预约海葬服务等。这些创新举措不仅缓解了传统海葬活动排队时间长的问题,还满足了市民多样化的纪念需求。
上海滨海古园作为海葬的主要场所之一,近年来也进行了多次扩建和升级。园内新增了海葬纪念苑,为选择海葬的家庭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祭扫服务。此外,每年清明和冬至期间,园方还会举办集体海葬公祭活动,以缅怀逝者。
上海的海葬事业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注。许多外地市民慕名前来了解和参与海葬活动。据统计,仅2024年就有超过5000名外地市民通过上海的海葬服务机构办理了相关手续。
未来,上海将继续深化殡葬改革,推广生态葬式。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优化和文化宣传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市民对海葬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
上海的海葬事业不仅是一场对逝者的缅怀,更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在未来的日子里,上海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更多家庭的选择,让魂归大海成为更多人生命旅程的终点站。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