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百万年薪”成历史,金融业还会是新一代“小镇做题家”的首选吗 降薪潮下的行业变局。金融行业的“行业限薪”传闻已久。近期,关于部分金融央企高管薪酬将受到严格管控以及公募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薪酬将与业绩挂钩的说法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2024年报数据显示,券商人均薪酬下降趋势有所放缓,22家可比券商的人均薪酬均值为50.81万元,同比增幅1.62%。然而,高管薪酬总额依然呈下降趋势,多家券商高管薪资出现大幅削减。例如,中信证券的高管总薪酬降幅达到69.61%,中信建投、华泰证券等大型券商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券商如红塔证券、南京证券等高管薪酬则有所上涨。广发证券以3,176.48万元的高管总薪酬位居榜首。在员工平均薪酬方面,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分别以77.98万元和70.97万元位列前两名。
券商从业人员薪酬触底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证券行业业绩回暖。某券商首席非银分析师表示,2024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实现了10%和20%的同比增长。此外,人员结构优化也是推动平均薪酬上升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监管机构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薪酬状况和薪酬结构变化保持高度关注,强调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之间的比例不应相差过大,并确保一线从业人员的报酬公平。对于传言中的金融高管限薪,有券商员工表示,限薪已经开始,但主要影响的是高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受影响较小。
除了券商,公募基金也在调整员工薪酬。刘女士是一位在头部公募工作近13年的合规稽查员,她回忆起刚入职时的高薪待遇,但近年来随着行业调整,年终奖和奖金递延现象增多。公募基金的薪酬管理改革逐渐展开,多家公募通过减员、控制人员编制和减少奖金支出来控制薪酬总额。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启动基金行业费率改革。截至2024年3月底,已有超过60家公募披露了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其中仅有15家公募的净利润有所增加。头部公募如富国基金、招商基金、华安基金的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随着降费改革深入,基金公司不得不进行“降本增效”的改革。一些公募公司采取节约措施,如双面打印、取消采购瓶装水等。2023年至2024年四季度末,券商员工总数从约20.45万人降至20.08万人,其中母公司员工总数减少3,384人。公募领域同样面临人员流动,2024年共有361位基金经理离任,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行业薪酬调整给从业者带来压力,但仍有许多人选择坚守。刘女士表示,金融行业依然是许多“小镇做题家”的首选。相比之下,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对金融行业已失去兴趣,降薪成为他们离开的直接原因。去年年末从上海某公募裸辞的小张现在在大理做“数字游民”,靠兼职维持生计。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7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