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行的排球联赛总结暨新周期工作会上,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赖亚文提到一件小事。中国男排外籍主教练海宁告诉她,他看到有些中国主教练在比赛中全程坐在教练席上,还用手机发信息。海宁认为这些教练不热爱排球,因为如果真正热爱并选择了这项运动,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才能不被淘汰,才能尽己之力让项目变得更好。赖亚文对此感到汗颜。
在这次工作会上,赖亚文表示要清醒认识并解决中国排球发展中的堵点和难点问题。自2023年出任排球中心主任以来,她很少公开发声,而这次对中国排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她指出,巴黎奥运周期内,各国家队未能完成奥运会任务目标,成绩与人民群众期待存在差距。国家男排长期未有突破,与亚洲强队差距拉大;国家女排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成绩起伏波动,受到“饭圈”干扰;沙排项目体系不健全,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成绩一路下滑。这些问题反映出全国排球后备力量培养水平、教练员水平、球队训练和竞技水平以及排球行业的国际化水平都存在短板。
赖亚文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长期制约排球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发挥不充分;排球后备人才培养“一盘棋”局面尚未形成;排球竞赛体系的系统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排球国际化步伐缓慢。
谈到排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时,赖亚文强调优秀基层教练员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基层训练的重要瓶颈。总体人数较少,在编比例不理想,教练员培养培训体系尚不健全。利益藩篱造成后备人才流动相互掣肘,国家队与地方队之间资源统筹不够,运动员教练员调训矛盾时有发生。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壁垒尚未完全打破,体教融合“两张皮”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后备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在谈到中国排球国际化步伐缓慢时,赖亚文指出排球管理人员和教练员国际视野匮乏。我国排球从业者普遍缺乏国际学习、运动或执教经历,脱离了国际排球发展的大循环,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根深蒂固。国际优秀训练理念、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智能化设施设备、先进康复医疗手段应用不足,推动排球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远未形成。
针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赖亚文表示在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将着重抓好五方面的工作:全面加强国家队建设,筑牢青少年排球发展根基,推动深化排球赛事改革,全面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排球文化建设。在国家队建设方面,要坚决贯彻“三从一大”科学训练原则,借鉴国际先进训练理念方法手段,提高技战术训练质量,建立优秀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完善各级国家队协同发展机制。
在青少年排球发展方面,赖亚文认为在后备人才培养中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抓青训与抓后备人才的误区,青训是为青少年提供专业排球训练的机会,带有项目普及推广的目的;后备人才则是“掐尖”培养,要对条件好、潜力大的优秀苗子提供科学专业的训练指导,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二是训练与竞赛的误区,有的省市只关注短期比赛成绩,忽视了长期的后备人才培养,导致国内青少年比赛风生水起,但到了成年队就在国内外竞争中掉队。
在教练员队伍建设方面,赖亚文提出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把培养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作为对基层训练单位和基层教练员的核心考核指标,引导鼓励基层训练单位和基层教练员培养输送后备人才。体育总局正在研究将“各级国家队运动员输送人数”作为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中省市“三大球”指标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考虑建立基层训练单位和基层教练员后备人才输送数据库,结合所输送人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进行奖励。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