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数据显示,肺癌目前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癌症死亡率首位。
肺癌以隐蔽的方式威胁着人类健康,尤其是其年轻化趋势和复杂的致病因素,使得早期筛查与科学预防成为关键课题。在宁波山区,80多岁的陈阿婆一直过着简单而健康的生活,不沾烟酒、远离工业污染。然而,一次体检发现她左肺有磨玻璃结节,术后确诊为肺腺癌。更令人震惊的是,她的三个女儿也在随后的筛查中被诊断为肺癌,其中两个是肺腺癌,一个是肉瘤样癌。她们都没有吸烟史,生活环境也很清洁,这引发了对家族遗传易感性的关注。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郭晶介绍,肺癌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易感性。即使没有明显症状,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也应纳入重点筛查范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平均每分钟约有4到5人确诊肺癌,每分钟约3到4人因肺癌去世。专家呼吁,肺癌可预防且早期治愈率高,公众应从源头遏制肺癌的激增。肺癌的防治核心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陈克能表示,临床上来看,有了症状的肺癌一般都不会是早期,早期更多的人群是通过主动筛查发现的。近年来,低剂量螺旋CT的普及可将肺癌早期检出率提升至90%。当身体发出某些“预警信号”时,要合理考虑肺癌的可能性并及时就医检查。这些“预警信号”主要包括:咳嗽、咯血、声音嘶哑、胸背部疼痛以及双上肢、头颈、颜面等部位的水肿。
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措施。相关数据显示,戒烟10年后,肺癌风险可降低50%以上。虽然男性吸烟者比女性多,但近年来男性与女性肺癌患者的占比已非常接近。此外,肺癌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不少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被查出肺癌。非烟民发生肺癌的案例也不少见,遗传、情绪压力、不良生活方式等成为肺癌的重要诱因。
预防肺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远离主动烟、二手烟、厨房油烟;规避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管理不良情绪、过大压力;形成规律饮食、充足睡眠、科学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年龄≥5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为肺癌高风险人群:吸烟包年数≥20包年,与吸烟人群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职业暴露史至少1年,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
尽管肺癌是目前癌症中的“头号杀手”,但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其预后也在不断改善。早期患者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即可根治;中晚期患者可通过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配合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手段来达到根治或延长生存期。即使是晚期患者,通过个体化化疗也有希望改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重视身体发出的每一个异常信号,积极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癌的风险。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9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