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明年施行,要求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红星资本局4月15日消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新国标”)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国标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明年施行,要求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图据IC

首次提出“因内短路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

相比2020年版的国家标准,新国标的单体测试项目新增了快充循环后安全,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修订了热扩散测试、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

具体来看,热扩散测试考查电池单体内短路导致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新国标对测试方法增加了“内部加热”,并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整车测试条件。

新增的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要求电池包或系统在直径30mm撞击头以150J能量撞击后,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针对超快充技术,新国标要求,20%SOC充电至80%SOC时,总充电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电池单体,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针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新国标从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

宁德时代(300750.SZ)方面向红星资本局指出,此次动力电池新国标在全球首次提出因内短路发生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这一标准实施的前提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提升。

动力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起火风险的主要因素

新能源汽车火灾常常与动力电池有关,主要是车辆发生剧烈碰撞损伤电池,以及电池过充过放、充电功率过大、电池质量导致的热失控等。

今年以来,多起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的事故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召回部分国产和进口沃尔沃汽车,原因是部分车辆由于高压动力电池的制造问题,电芯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模组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3月29日晚11时,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枞阳段高速公路发生严重车祸,撞上中分带水泥护栏后起火爆燃,造成车上三名年轻女性全部遇难。对此,小米汽车在《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中提到:“基于目前已知情况,我们仅能确定,事故车起火并非部分网传的‘自燃’,推测系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

4月5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376省道与对向车道一辆电动二轮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轮电动车两名驾乘人员当场死亡,小汽车起火燃烧。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相关事故也引发了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的关注。

《2024新能源车险发展报告》显示,根据2022年1-11月新能源车起火事件报道统计,22.67%的车辆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16%的车辆在行驶时发生自燃,38.67%的车辆在静止停放时发生自燃,9.33%的车辆因碰撞引发起火,其他原因导致起火占比为13.33%。

新国标不等于要求新能源汽车不起火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新国标的起草单位涵盖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东风汽车集团等整车企业,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红星资本局:“目前主流动力电池企业的技术储备都能达到新国标的要求。”

早在2020年,宁德时代就率先提出并量产搭载第一代无热扩散(NP)技术的电池,实现不起火不爆炸,提前6年满足新国标的要求提升。目前,宁德时代还在持续迭代NP技术,包括可实现高压与烟气主动分离的NP2.0,和能做到“热失控不冒烟”的NP3.0。

长城汽车(601633.SH)孵化的蜂巢能源也是新国标的起草单位,其相关负责人向红星资本局表示,早在2022年,公司已经发布了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的龙鳞甲电池,完全满足新国标的相关要求。他提到,参与起草新国标的动力电池企业,其技术储备都能达到新国标的要求。对他们来说,在最终期限前达成新国标“没有什么难点”。

2024年2月,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对36家整车和电池企业进行了调研,已有78%的企业具备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技术储备,也就是即使电芯单体热失控,也不会发生由热扩散导致的动力电池起火和爆炸。

但这不意味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不会失火爆炸。

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指出,高速碰撞后会产生高温,达到座椅、线缆等部件的燃点等,会造成起火,电池也可能受到影响,可能引发爆炸。

宁德时代方面表示,目前,新国标中强调的是动力电池内部的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而碰撞后的不起火、不爆炸需要车企和电池厂商共同努力来完成。动力电池的无热扩散技术将为碰撞后的人员和车辆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动力电池新国标实施后将有效降低碰撞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燃烧的风险,可以更好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同时也对所有整车和电池企业提出新要求,以高标准促进新车与新电池产品的优胜劣汰,实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吴丹若

编辑 肖世清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财华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iduan.cn/9400.html

(0)
财华网的头像财华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6日 上午10:06
下一篇 2025年4月16日 上午10:07

相关推荐

  • 四川信托重整程序正式终结

    微成都报道3月26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裁定终结四川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信托”)重整程序。 同日,四川信托发布公告称,下一步将依法依规做好后续相关工作。 资料显示,四川信托于2010年11月28日成立,注册资本35亿元。2020年中,因融资企业到期不能按时归还信托资金,导致部分信托产品未能按期分配,其发行的TOT产品出现大量逾…

    2025年3月27日
    2100
  • 首批上市券商一季报预告:中信证券丢了第一,8家净利同比预增50%及以上

    红星资本局4月13日消息,连日来,已有10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成绩单”。红星资本局梳理发现,已公布业绩的券商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的正增长。谈及业绩增长原因,多家券商提到,与财富管理、投资交易等业务实现同比增长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刚刚完成并表的国泰海通(601211.SH)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远高于“券商一哥”中信证券(600030.S…

    2025年4月13日
    700
  • 众泰汽车新增1.8亿元逾期债务,累计到期未偿还债务达3.4亿元

    红星资本局4月5日消息,近日,众泰汽车(000980.SZ)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公司未披露的新增到期未偿还债务本金合计为1.8亿元,债务类型均为留债,约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4.58%。具体明细如下: 众泰汽车在公告中表示,由于部分抵押债务逾期,公司将面临支付由此产生的相关违约金、滞纳金等费用,目前相关事项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日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

    2025年4月5日
    600
  • 中裕“买壳”?华资实业复牌涨停,实控人将变更,去年扣非净利润跌113%

    红星资本局4月16日消息,经过一天停牌后,华资实业(600191.SH)今日以涨停收盘,报8.21元/股,总市值39.81亿元。 消息面上,4月15日,滨州中裕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裕科技”)拟以13亿元对华资实业控股股东增资,华资实业实际控制人将由张文国变更为宋民松。中裕科技控股股东,系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裕食品”)。 中裕科技此…

    2025年4月17日
    600
  • 营收、净利创新高,恒瑞医药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22.63%

    红星资本局3月30日消息,今日,恒瑞医药(600276.SH)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9.85亿元,同比增22.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增4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61.78亿元,同比增49.18%,营收、净利均创新高。 资料配图 图据视觉中国 报告称,恒瑞医药2024年创新药销售收入…

    2025年3月31日
    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